踏群网 > 杂谈 > 正文

​龙舟精神连接五湖四海心!新市民,“来了就是里水人”!

2025-10-13 02:44 来源:踏群网 点击:

龙舟精神连接五湖四海心!新市民,“来了就是里水人”!

视频加载中...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聚在一起却能同声同气、同频共振。他们,“来了就是里水人”。

9月28日,“九江双蒸”2024南海龙舟超级联赛—里水锦龙盛会在里水艺术河畔对开河面举行。12支友谊赛参赛队伍中,有6支是新市民组成的龙舟队,占据了“半壁江山”。人数之众,热情之盛,足见他们对龙舟文化深沉的爱。

“九江双蒸”2024南海龙舟超级联赛—里水锦龙盛会在里水艺术河畔对开河面举行。

新市民为何爱上扒龙舟?这背后,是他们对龙舟精神的深刻共鸣。在异乡水域,他们寻觅到民俗的热烈与乡亲的温情,在生生不息的龙舟历史中体验着别样乡愁。在龙舟竞渡中,他们追逐着梦想,映照的是他们在里水奋斗成长的脚步,展现的是力争上游的斗志。而更令他们动容的,是里水这片土地上亲善互助的人及包容和谐的氛围,这恰如龙舟上同舟共济的默契与力量。龙舟精神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里水与新市民紧紧相连,成为了两者双向奔赴、共同成长的最佳诠释。

他们热爱龙舟

爱的是里水别样的乡愁

为了备战锦龙盛会友谊赛,凯力五金龙舟队的“小白”们前往龙舟基地训练,从零开始学习。训练2小时后,队员们已经感觉腰酸背痛,纷纷“叫苦连天”:“怎么划龙舟比上班工作还要累啊?”嘴上这样说,身体却很诚实。尽管汗水浸湿了衣衫,却浇不灭他们心中的热情。从最初的握桨生疏到后来逐渐整齐划桨,每一次桨面的翻飞,都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龙舟所蕴含的无穷魅力。那份团队协作的力量、激流勇进的激情,让他们在汗水与欢笑中乐此不疲。

赛前,凯力五金龙舟队在纳德利龙舟基地进行训练。

划龙舟是传承千百年的民俗文化。但时至今日,划龙舟早已跨越地域界限,它不再是本地人的“专属”。不论性别年龄、来自哪里、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怀揣对龙舟文化的热爱与向往,里水的舞台就会“张开怀抱”。里水龙舟已然从“独乐乐”变成“众乐乐”,里水龙舟的“流量”已然成为了新市民“留量”。

来自波黑的Dzejlana Begic也首次体验了划龙舟。去年,她的丈夫作为里水外籍教师参加锦龙盛会,收获了新奇的体验。今年,Begic在丈夫的“安利”下,尝试划龙舟,大赞“很有趣”,也感谢大家友善耐心指导动作要领。Begic说,在异国他乡,能感受到如此热闹的氛围,结识到如此真善美的人,让她倍感亲切,她期待明年再来。

比起大多数新市民队员,南海区台商联谊会秘书长、煜丰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伟立则更有经验,今年是他第二次参加里水锦龙盛会。“家乡也有举办龙舟赛,但大多以村为单位,只有村民参与。”在刘伟立看来,里水的龙舟赛在传承的同时,注重外部交流和传播推广,使整个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广泛的全民参与性。他看到了当地政府与群众对龙舟民俗文化所倾注的不懈努力与深厚情感。

同心里水龙舟队现场体验抬烧猪,脸上挂满笑容。

里水自上而下对龙舟的重视与传承,让龙舟文化不仅仅是一项体育活动,更成为了一种联结人心、展现地方风貌的重要纽带,是以文化引航促进新市民融合的重要体现。身在异乡的新市民,感受到与家乡民俗一样的热闹、与乡亲父老一样的亲切,收获到家一样的温暖。新市民爱龙舟,更爱这份别样的乡愁。

他们热爱“冲刺”

爱的是在里水奋斗

劈波斩浪,奋楫前行。友谊赛上,一支支龙舟队奋力冲刺,所有的努力终于迎来收获。新市民对于龙舟的热爱,不仅是被其独特的体育文化魅力所吸引,更因为龙舟背后所传递的拼搏精神,映照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不懈追求。

中海物业龙舟队王程军的故事,就是新市民在里水奋斗的缩影。“里水算是我的第二个家乡了,我很喜欢龙舟这个民俗文化。”2005年,王程军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妻子一同从家乡河南远赴里水。“2010年我刚来到中海物业,那时就是从保安做起,在路边站岗。”尽管每天要被日晒雨淋、作息日夜颠倒,王程军也没有退缩,他深知每一滴汗水都是通往成功的阶梯。

于是,王程军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请教领导同事,渐渐地从一窍不通的“外行人”,成长为掌握物业管理专业知识的“内行人”。自我价值一点点地得到提升,让王程军更加坚定了在里水扎根的决心。他在里水购房置业,两个小孩也在里水完成了从幼儿园到初中的学业,一家人过得和和美美。

中海物业龙舟队劈波斩浪,奋楫前行。

同样在2005年来到里水的,还有凯力五金龙舟队的邓霞。那年,她刚刚大学毕业,便从广西老家只身来到广东的招聘会求职。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南海区凯力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这一干就是干到现在,将近20年。

“当时公司的位置比较偏,还没开通公交线路,大家都是骑摩托车,所以很多人都看不好这里。”尽管如此,邓霞却觉得自己的专业技能与公司提供的岗位、发展目标方向较为匹配,认为公司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晋升空间。事实证明,邓霞的抉择是正确的。如今,她所在公司已是里水和桂工业园的一员,这里集聚了众多企业,而她也从普通文员晋升到管理岗位,并担任公司党支部书记。除了组织员工参加龙舟赛、篮球赛等活动,她还积极发动党员、员工参加里水镇“两新”工委发起的“我为企业办实事”“夏日送清凉”“我为企业献言献策”等主题倡议,激发他们参与公司事务的热情,提升归属感和认同感,帮助更快更好地融入公司、融入里水。

中海物业龙舟队员举起划桨,兴奋“比耶“。

龙舟是一项运动,在水面上划出了激昂的浪花;龙舟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在新市民的心中激起了奋斗的涟漪。这些新市民就是“龙舟人”,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力争上游,在里水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新市民爱龙舟,更爱奋斗的自己。

他们热爱“同舟”

爱的是包容和善的里水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超30万新市民定居里水。他们的选择,是对里水发展活力的认可,更是对里水开放包容、和谐共融社会氛围的向往。为了让每一位新市民都能在这片热土上找到归属感与幸福感,里水镇通过加强统筹系统综合治理、注重推进民主协商自治、注重情感式“创熟”、注重多方参与多元共治四个方面,推进新市民融入治理,促进社会和谐、融合发展。

里水多个住宅小区的融和圆桌议事会上,都有新市民建言献策的身影。

新市民志愿者随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走访,搭起一座与邻里沟通的桥梁。

在这场双向奔赴的旅程中,新市民积极参与小区治理和里水建设,为里水的发展贡献力量,让“来了就是里水人”这句话不仅仅是口号,而是成为了实实在在的行动。这正与同舟共济的龙舟精神相契合。

王程军回忆,初来里水,面对陌生的环境,他难免感到无所适从。幸运的是,友善的本地房东让他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阿叔、阿姨夫妇俩都很好相处,平时种菜会给我们送一些,办喜宴也会叫上我们,我们的关系就像家人那样。”

如今,王程军也把“远亲不如近邻”的待人之道运用到工作中。在中海山语湖小区里,他不仅是物业工作的佼佼者,更是邻里和谐的守护者。“我在锦龙盛会担任鼓手,看似简单的工作,实则起到了让队员‘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的作用。”每当小区有矛盾纠纷,王程军总能像“鼓手”一样,以公正之心和耐心之态,敲响和谐之鼓,引导大家理性沟通。在他的努力下,小区不再只是居住的空间,更是心灵得以栖息的港湾,每一位居民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安宁。

佛冠口腔龙舟队的陈雯娜也被里水人的亲切所感染。“每周六,我们就会到里水各村(社区)开展口腔义诊服务,长者们总是守好秩序排队、礼貌询问,很友善。”今年6月,陈雯娜从顺德来到里水佛冠口腔公司工作。仅仅3个月,她就爱上了里水这个宜居的地方,其中她最喜欢的是里水花月夜游船项目。陈雯娜说,里水为每一位追梦人提供了“工作在景区”的舒适美好体验,她也将带领公司团队,更加用心用情地服务好每一位里水人,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佛冠口腔龙舟队在欢声笑语中体验划龙舟。

龙舟在新时代下衍生出浓厚的乡愁情怀,传承发扬出力争上游、同舟共济的内核精神。里水,这座充满活力与包容性的城市,正以这种独有的方式欢迎着每一位新市民的到来。而新市民也在里水找到了施展才能的舞台,更找到了家的温暖,并回馈奉献给这片土地。这是里水与新市民双向奔赴的最好体现。新市民爱龙舟,更爱包容和善的里水。

如今,新市民“来了就是里水人”,他们的“声音”被耐心倾听,他们能够参与到建设家园中。里水镇鼓励、引导有威信、素质好、有组织能力的新市民成为自治小组、街坊会、志愿服务组织的骨干成员,推动新市民参与基层治理。目前已先后培育楼栋议事队伍、楼长、党群志愿服务队等100多支,搭建融和议事厅31个,覆盖超过50%的小区,构建起一个多元共治、和谐共融的社会治理体系。今年,里水率先探索开展十大民生实事之一——社区学院,并推出超200个课程库,建设首个“小哥驿站”、成立伴“里”同行小哥志愿服务队等,当中处处都有新市民的身影。

里水首家“小哥驿站”揭牌启用,里水外卖、快递、网约车等小哥可在此享受便捷贴心服务。

伴“里”同行小哥志愿服务队成立,每位小哥都能成为城市建设的参与者。

未来,里水镇将坚持以党建引领全民“创熟”,扎实推进全域创建熟人社区,积极打造新市民融入治理的里水模式,让更多新市民“来了就是里水人”。随着更多新市民的加入,里水这艘大船定能在“同舟共济”的浪潮中,驶向更加辉煌的彼岸,成为一个近悦远来的新市民“福地”。

文/南海融媒记者 邓施恩

图/南海融媒记者 章佳琳 黄永程 钟梓泓 刘伟鹏

视频文案/南海融媒记者 黄晴雯 邓施恩

视频拍摄/南海融媒记者 蔡声宏 陈启邦 刘勇斌 郑钧元 廖焜 张宝翔 谭兆良 邓清华 何志锋 谭少彬 刘伟鹏 袁小燕 赵汝晴

视频剪辑/南海融媒记者 徐文霞 陈洁婷 黄蕾 谭少彬

通讯员 里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