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群网 > 杂谈 > 正文

​椰子水赢了吗?

2025-10-09 00:50 来源:踏群网 点击:

椰子水赢了吗?

根据最近的资料显示,我国椰汁饮料的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5.13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7.8亿元,并有望在2025年超过10亿元。也有些人认为,中国人一年消耗的椰子高达26亿吨,这一数字足以证明中国椰饮市场的巨大潜力。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将椰饮与其他的饮料以及瓶装水进行比较,可预见的是,前者的发展空间仍然十分有限,仅占瓶装水市场的0.7%,在椰饮细分品类的占比中也不足5%。

要想确定哪个预测模式更贴近现实,首先得知道是哪些人购买了椰汁,以及他们是否还会继续购买。而椰汁的产业链模式是否可以赋能于更大的品类?

逆风翻盘椰子水猛增

在大众认知里,提到椰子水首要想到的是椰汁大王椰树。但椰汁和椰子水虽同出一体,却大相径庭、各有差异。椰汁是通过椰根及种皮传递,过滤,然后贮存于椰汁中的一种水;而这一种饮料,就是将椰子的果肉与水和白糖混合后,制成的一种饮料。从营养上来说,椰浆要优于椰奶,因为它的糖分很少,卡路里很少,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自然电解质。

但是根据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很显然,人们更愿意接受椰子水饮料。光是这个名字,在1994年的时候,就被评为了国内排名第一的饮料公司,从2014年开始,这个名字的销量,将会超过一百万吨,一年的销量,将会超过四十亿。

与之相反的是,椰子水在中国市场盘踞多年却一直没有什么大的“长进”。

2015年,在欧、美市场销售出现下滑的情况下,世界第一大椰子水品牌维塔可可借助红牛的母公司华彬集团进入了中国市场。入华当年,Vita Coco在中国实现销售额突破一亿元大关。但是相比之下,这个数字连椰树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紧随其后,可口可乐(Coca-Cola)与印尼的三务(Sundai)也相继将椰子水(Zico)与佳乐(Kara)引入中国市场,希望借此开拓新的消费市场,开拓新的消费市场。不过,每一家国外的椰子水品牌进入中国都遇到了麻烦,可口可乐更是在2020年将其收购的 Zico砍了下来。

在此期间,一些看好椰子水市场的资本家来“救火”,比如达能集团对美国高端椰子水品牌汉姆莱斯 Harvest的投资;百事想要收购 VitaCoco等公司,但遗憾的是,这些公司并没有摆脱困境。

事实上,不只是外资品牌吃力不讨好,就连那些对国内消费者了如指掌的本土品牌,也在椰子水这一块吃了大亏。前几年,娃哈哈、统一等公司,也都推出了椰子水的品牌——小可可、优可可、优可可、优可可等,销量都很一般。

没有人会拒绝一瓶便宜的椰子水,也不会选择一瓶便宜的椰子水,这是大家一直以来的共识。

不过,近两年来,椰子水的情况似乎有所好转。

尖派椰子水的经营者表示,他们公司的248 ml纯椰子水,在2020年一天都卖不出去一瓶,到了2022年却非常畅销,在全国范围内一个月能卖出400万以上。

这一次的逆转并不是巧合,在京东的果蔬类饮料排行榜上,椰子水占据了前十名中的三个位置。其中人气最高的“if”椰子汁更是在榜单上持续了40天之久。除此之外,多位业内人士指出,椰汁产品的表现相对比较稳定,相反,椰子水在今年出现了爆发性增长,成为了除了无糖茶之外今年最受欢迎的饮料。

一路上磕磕绊绊的椰汁,总算是没有人再忽视它了。

多方助力椰子水市场多元化

“椰汁”的火爆,是因为这两年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特别是在瘟疫爆发后,很多科学知识都是从“阳”中走出来的。在这段时间里,人们一再提到“电解质”的问题,使得富含电解质的椰汁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在这种情况下,瑞幸在艰难的情况下,开始了新一轮的尝试,最终在2021年四月,推出了一款生椰拿铁,一举扭转了颓势。到目前为止,生椰拿铁的销售已经超过了三亿份,瑞幸咖啡的收益也第一次超过了星巴克。

随着椰汁的火爆,其他的饮品和咖啡也纷纷加入了进来,甚至还产生了一种新的“椰”化趋势:茶颜悦色推出栀子生椰和椰青冰萃少年;乐乐茶上架了西瓜椰、蜜瓜椰椰、芒果生打椰等产品;古茗也在夏日上新椰椰系列新品……

然而,相比于茶饮界对椰汁的短促抢夺,商场零售、餐饮门店终端对椰汁的争夺显然更为精彩。与一般以椰果为原料的茶饮料相比,椰果饮料在零售市场上的销售模式,要多元化得多。但总的来说,它可以被划分成两种类型:室温的和新鲜的。

首先是以“幸运咖”为代表的“现做”,这种店铺主要以“现开”、“现做现卖”的鲜榨椰汁为主要卖点。

近年来,随着资本与市场的共同推动,椰子汁饮料的品牌发展迅速。根据狭窄的餐厅数据,包括口口椰、椰不二和贝勒椰在内的椰子类的饮料品牌,已经有了331家店铺,315家店铺,还有153家店铺。在过去的一年里,新开业的门店数目是328,213,124家。

除了这些专业的椰树之外,很多超市和水果店也开始推出新的椰树和其他的椰树,例如永辉和盒马就推出了新的椰树。当然最热闹的还是莫过于常温椰子水赛道。目前国内椰子水市场中,有包括if、ZICO、Vita Coco、椰树、欢乐家等椰子水品牌,且还有不少品牌在入局发力。

在此简要解释一句,因为椰汁比较脆,而且货架时间很短,容易腐烂,所以在进行打包出售时,一般都要进行高温或低温杀菌。不过考虑到低温杀菌的费用很高,而且货架时间也很长,所以即便因为高温杀菌而失去了一些味道,他们也会选择常温的。

以水妈妈椰子水为例,经过UHT杀菌过滤,冷却后再罐装,不仅能在最大程度保留椰子的“鲜”甜口感上实现常温存储运输,还将保质期延长到长达16个月的时间。

可以说,随着我国农产品价格体系的不断完善,特别是低温椰汁价格体系的不断突破,我国农产品价格体系的不断完善,对我国农产品价格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椰子水品类能否做大?

当前,虽然椰子水产产业链已经形成了上下游的联系,但是对于上游的原材料和最终的消费者来说,还是不够稳定。据报道,我国椰子需求量每年高达26亿个,但中国椰子主要生产地海南椰子产量仅维持在2—2.3亿个左右。这意味着,我国每年有大量椰子需要从东南亚进口。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未去内壳(内果皮)的椰子进口数量及进口额为107.08万吨、37.99亿元。

由于对进口的依赖性,使得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不稳定。

更重要的是,根据报告,随着对椰子水的不断增加,只有那些与椰子水有着长久而稳固的伙伴关系,可以确保椰子的供给。这就导致了许多企业连供货都没有。另外,由于受气候、产地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椰汁中,很可能会产生一种产地一种风味的问题,即使同一株树上结出来的果实,也会有不同的风味。像是海南的椰汁,就会有一种清新的感觉,马来西亚的椰汁,就会有一种醇厚的感觉。

但是,纯净的椰浆和普通的椰奶不同,普通的椰浆可以用加糖的方法来控制,而普通的可食性是由椰浆决定的,所以很难将其标准化。

另外,在消费层面上,也存在着很难推广到大众市场的难题。

由于生产运输不易,因此椰子水的售价相对较高。据统计,市面上330ml~350ml包装的常温椰子水售价普遍在7~15元之间,价格远高于其他饮料产品,现制椰子水的价格则更高。

如此高的价格,或许会阻碍椰子汁在大众中的推广,再加上它的消费范围是有限的,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会倾向于其它的饮品。

不过,这一问题似乎有所缓解。2023年,椰基植物饮品牌菲诺推出了一款椰子水,售价在3.5元左右,远远低于传统高价位椰子水,可以说直接撬开了大众消费的大门。

但是,除了菲诺以外,其他椰子水的公司是否有必要也有足够的实力来应对这种情况,目前仍是一个不确定因素。毕竟,由于受到了上游原材料的限制,下游的品牌企业在价格方面没有任何的主动性,所以他们很难主动降低自己的身份,以满足更多的人群,而且,一个品类的发展,也不是由一个品牌来确定的。

说到底,这款产品的成功与否,还是要靠品牌来决定,其中就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如何解决供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