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群网 > 杂谈 > 正文

​李爱华:勇于创新干实事

2025-09-21 15:33 来源:踏群网 点击:

李爱华:勇于创新干实事

黄冈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李爱华

李爱华,现任武穴市大法寺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分管党建、政法、信访、宣传、马口三期征地等工作。近年来,紧紧围绕党的大政方针和业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党组织建设,党务工作和中心工作一年一个台阶,大法寺镇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他政治立场坚定,大局意识强,对待党务工作严谨规范,成绩突出,被武穴市委嘉奖一次、记功一次,并获武穴市“防汛先锋、防疫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坚持政治挂帅,全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李爱华带领全体党员充分发挥党总支在各类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打造“支部考场+治理小分队”模式,带领全镇党支部书记当好“主心骨”、做强“领头雁”。坚持政治引领。突出政治功能,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重要讲话精神,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支部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紧跟核心维护核心。创新支部考场。将党建引领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探索出以“支部考场”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以基层社会治理凝聚党群合力的新路径。结合每月支部主题党日开展“支部考场”,通过党员述职、代表评议、现场点评、综合测评等环节倒逼党员亮身份、展作为,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力量。通过“支部考场”活动开展化解矛盾107件、政策宣传67次、法治文化教育56次,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基层社会治理打开了新思路。打造治理小分队。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各方面,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规范组织生活,推动组织联建、利益联接、工作联动,大力推行“治理小分队”模式,构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四级网络结构,充分培育“红色细胞”,实现乡村治理专业化、精细化、智慧化。

坚持“五治”融合,积极创新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新模式

为深入践行市委、市政府市域治理现代化和平安建设的决策部署,李爱华扎实推进基层治理工作,坚持“五治”融合为统领,创造性提出基层社会治理的“智平安”模式。“雪亮工程+”助力平安创建。推行视频监控全域覆盖,目前大法寺镇建有37个村级监控信息平台,共装有B类摄像头368个,可以随时查看辖区内实时情况,是信息研判、纠纷调解、交通疏导的重要依托,通过事前预警、事中掌控、事后复盘提升治理效能。同时,八峰、湖北等村均配备了无人机,将无人机定点巡航作为人工巡逻的补充,在森林防火、秸秆禁烧等方面中作用明显。“实景地图”助力智慧管理。为更好服务和管理群众,李爱华推动全镇各村创建以村级地图版面为基础、人员基本信息为内容的实景地图,通过一张图知晓村级概况及各家各户相关情况,借此可以对“三留守”人员、重点人员等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和服务。同时以“十户五联”为基础,以地图的形式构建起党员中心户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联系,通过一张图明晰基层治理组织架构图、党员群众的权利和义务,为群众自治提供便利和依据。“祠堂变五堂”助力移风易俗。由于祠堂文化影响深远,对当地群众意义重大,李爱华坚持辩证看待祠堂文化,以党建为引领,确保各村祠堂的红色底蕴。变祠堂为文化礼堂,开展新时代文明活动;变祠堂为道德讲堂,培育文明新风;变祠堂为普法课堂,提升学法用法意识;变祠堂为儿童学堂,提供学习场所;变祠堂为村民议事堂,调解矛盾纠纷、商议村级发展。他主持推进大法寺镇“祠堂变礼堂”40余座,并获省级媒体推介,通过祠堂向礼堂的蜕变,为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发掘新路径。“法治细胞”助力文明乡村。面对农村基层复杂情况,李爱华坚持依法治理,突出普法教育、说法理事、执法明情,深入开展法治创建,打造“法治广场”、“法治公园”、“法治长廊”、“法治讲堂”等一系列法治元素,并开展相关的述职述法、以案说法、当庭讲法等活动,教育引导群众依法处理个人事务、表达个人诉求,逐渐在农村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靠法的良好氛围。近年来,法治建设成效不断彰显,成功创建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梅均村)、全国文明村(大屋雷村)、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及全省文明村(上桂、八峰村),通过不断努力乡村法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坚持民生至上,用心用情用力服务群众

李爱华善于动脑用心,着力在“加、减、乘、除”四个方面优化管理服务。在民生保障上做“加法”。防汛期间,作为马口湖垦区防汛分指挥部指挥长,他吃在一线、住在一线,每天步行30公里巡堤查险,在马口湖水位远超历史水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紧要关头,他立马当先签下军令状,带领30个村1500余人,奋战36小时,一夜之间对马口湖区15公里子堤加高0.5米,创造马口湖防汛奇迹,向上级防汛指挥部和人民群众交出满意答卷。在服务管理上做“减法”。新冠疫情爆发后,为打赢这场战役大法寺镇坚持把全员健康排查作为疫情防控工作的硬措施,李爱华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全员健康摸排,为方便服务管理进行分类识别,一般户为粉红色、重点户为深红色,以户为单位,制作并印发了“健康服务双色卡”29088张,上门检测体温,减少人员流动、减少人员接触、减少识别困难,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不断一天,准确掌握了全镇村民的健康情况。在部门联动上做“乘法”。身为大法寺镇政协委员,李爱华积极发挥政协委员作用,在八峰村设立“委员议事室”,开展“协商在一线”活动,邀请市公安局、交通局、自然资源规划局等科举单位和村书记、群众代表等30余人面对面协商座谈,针对人民群众期盼和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热烈谈论,随着“四好农村路”的管养护难题、“打造天鹅小镇的旅游名片”等议题的深入开展,推动政协工作与党政工作合拍,与群众需求贴近,与基层实际相符,凝聚了政协委员、市直部门、镇党委政府和基层群众的广泛共识。在维护稳定上做“除法”。结合当地情况,为做好长期稳定工作,李爱华详细梳理了基层治理的重点难点,联系建立“领导挂帅包干、部门统筹联动”工作机制,主动开门接访、定期风险研判,彻底解决了一批长期困扰当地居民、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疑难杂症”,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消除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

来源:大法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