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群网 > 杂谈 > 正文

​《82年生的金智英》,一个普通而真实的韩国女性的前半生

2025-09-12 15:32 来源:踏群网 点击:

《82年生的金智英》,一个普通而真实的韩国女性的前半生

一般说来,小说中的主角往往很独特,独特的主角究竟能活出多么具有说服力的人生,甚至会左右一本小说的精彩程度;但是这本《82年生的金智英》里的主角,极其平凡又似曾相识, 一点也不奇特。

由此可见,追求普遍性而非特殊性,正是这本小说最特殊之处。

金智英是个再平常不过的名字。在韩国的统计调查显示, 一九八二年出生的女性当中,最常见的名字也的确是“金智英”。

一九八二年生,正值三十多岁的年纪,而这本书的书名,恰好充分浓缩了这本小说的目的——刻画当今女性的普遍人生。

在这个强调多元化与个人魅力的时代,代表着当今女性的这个人物,究竟富含什么样的意义?“活出自我”,找寻何谓“自我”,显然成了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课题。不,更确切地说,每个人都要找出“自我”,但最终发现这并不容易。

因为 “自我”的形成来自发掘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差异,但是足以构成 “自我”的差异性并不多。当然,因为构成自我定位的元素非常多,所以每个人会随着自己更看重哪一方面而拥有截然不同的个人经历。

但是在无数种定位当中,其核心还是摆脱不了“性别”,如果专注在“女性”这样的定位,便不难发现有一半以上的人都在经历着相似的事情,因为社会性别 (Gender) 是 一种强而有力的“体制”,会作用在爱情、婚姻、家庭成员组成、生育、高龄化等私领域,以及经济、宗教、政治、媒体、学校等所有公领域。

书中提及的故事十分写实,从金智英的童年、学生时期、 职场生活到婚姻生活,相信只要是女性,都会对这些内容感到很熟悉,甚至在翻页时都可以想到接下来会发生哪些事。或许读者朋友会希望故事发展出出人意料的情节,引领他们期盼着“金智英不要走我走过的路……”,

很可惜,幸运之神最终 并没有特别眷顾金智英,她反而和我们走着大同小异的人生之路,阅读到最后,你甚至分不清自己究竟是金智英,还是金智英其实就是自己,因为她的人生正好如实地呈现着“身为女性的人生”!

金智英的人生究竟为何和女性读者的人生如此相像呢?单纯只是因为都是同时代女性的缘故吗?

如果只是时代问题,那还算幸运,表示金智英的女儿郑芝媛可以免于走同样的道路,在不同时代下活出不同人生。但最终这份希望会不会落空呢?

金智英不也过着和她母亲吴美淑一模一样的人生吗?

她的母亲一直希望女儿可以活出不一样的人生,然而,当金智英正走着 与母亲相同的道路时,女儿郑芝媛就保证不会重蹈覆辙吗?不, 我反而认为金智英的母亲在某些地方甚至比金智英过得更好,因为母亲至少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如实地表达出来。

金智英的母亲原本只是小学毕业,之后便帮助家里务农,直到十五岁那年才北上首尔。当年年仅十几岁的母亲和姨妈为了工作赚钱,整天吃不好也睡不好,用辛苦赚来的钱供大舅当 上医生、让二舅当上警察、让小舅当上教师;但是母亲与姨妈 则必须靠自己昼耕夜读才好不容易拿到初、高中文凭。像这样撑起一家人,甚至说她们撑起了整个韩国经济也不为过的少女,

婚后也同样撑起了自己的家庭。

“明明粥品店是我说要开的,这间公寓也是我买的,孩子 们是自己读书长大的,你的人生走到现在的确已经算成功,但 这绝对不是你的功劳,所以以后要对我和孩子们更好,听见没有?看你这浑身酒气,今天你就睡客厅吧。”

“是,当然!一半都是你的功劳!小的听命!吴美淑女士!”

“什么一半,少说也是七比三好吗?我七,你三。”(077页)

我们的母亲大部分经历过这样的人生,小时候在田里、工 厂里工作,婚后则是有什么副业就做什么,不然就是自己开店做生意,咬紧牙关想办法筹钱,拉扯孩子长大。但是真正能像吴美淑一样大声说这些功劳都是因为自己的母亲有多少?

相较于对自己感到十分自豪的母亲,金智英反而没有这样的气魄。反观金智英的人生时,有个画面一直不断地浮现在我眼前——忍气吞声的画面。

01:金智英的母亲

金智英的母亲吴美淑女士,上有两名哥哥、一名姐姐,下有一名弟弟,兄弟姐妹长大后纷纷离乡。

听说老家数代皆以种稻为业,所以家境还算不错。但是随着韩国的社会结构从传统农业社会快速转型成工业化社会,人们不再仰赖农业维生。

金智英的外公当时跟一般的农村父母一样,将孩子统统送往都市, 却没有足够的资金供每个小孩读那么多书。都市里不仅房价和生活费高昂,学费也是贵得离谱。

母亲读完小学,就开始帮家里务农,直到十五岁那年决定 北上首尔。

当时,长母亲两岁的姨妈已在首尔清溪川旁的一家 纺织工厂上班,母亲也应征上了同一家工厂,于是便和姨妈、 两名工厂姐姐蜗居在七平方米大的宿舍内。

工厂里的女同事几乎都和金智英的母亲年纪相仿,学历、家庭背景也都差不多。 年纪小的女工以为职场生活本就如此,每天都睡不好、吃不饱, 也无法好好休息,整天只能埋首工作。纺织机散发的热气令她 们热得难受,只能尽量将已经短到不行的迷你裙制服往上拉,即使如此,手臂和大腿间依旧汗如雨下,有些人甚至因为现场 总是弥漫着一片白色灰尘而罹患肺病。

然而,她们每天吞下一 颗又一颗提神丸,脸色发黄,没日没夜地工作所赚来的微薄薪水,大部分都用来给家中的哥哥或弟弟交学费,因为那个年代 的人认为“儿子要担负起整个家,男丁有出息才能为全家增光”,家中的女儿也很乐意牺牲自己资助兄弟。

金智英的大舅毕业于地方城市的国立医科大学,在母校的 附属医院工作了一辈子,二舅则是警察局长,直到退休。母亲为两名认真好学、事业有成的兄长深感自豪,也引以为傲,经常向工厂里的朋友炫耀自己的哥哥们。在两个哥哥都有经济能力之后,她继续供养小舅,也多亏她的资助,小舅才得以顺利 从首尔师范大学毕业。虽然如此,被夸赞充满责任心、 一肩扛 起了整个家的却是身为长子的大舅。

直到那时,母亲与阿姨才真正意识到, 原来在以家人为名的范围内,机会永远轮不到她 们。

母亲和阿姨在很久之后才开始在工厂附设学校学习,白天工作,晚上上课,好不容易才拿到初中文凭。

母亲后来又苦读高中课程,参加同等学力资格考试,最终才在小舅顺利当上高中老师那年,拿到了高中文凭。

一位不屈不挠,勇敢坚强的女性。

02:一篇百年前伟人写的关于“女子自立问题”的文章

女子自立问题

(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关于赵女士自杀事件,日来论者颇多。我亦略有所论评,登在本城的《大公报》。

这是人类一个公事件,除开主张极端的个人主义和独身主义之外,谁都应该注意,应该研究。而在我国女子一面,尤应特别注意研究。

盖我国因数千年不正当的礼教习俗,女子在任何方面,都无位置。从政治、法律、教育,以至职业、交际、娱乐、名分,一概和男子分开做两样,退处于社会的暗陬。于不得幸福之外,还领受着许多不人道的虐待。

当此真理大明,高呼“女子解放”时候,还有这被逼杀身事件出现,也可知我国社会罪恶的深固程度了。于今我们也不必替死人多加叹惜,还是研究一个拔本塞源的方法,使今后不再有这样同类的惨事发现为好。而在研究方法之先,又应推寻所以被制根由。

吾们试想女子何以被男子欺负,至于数千年不得翻身呢?关于此点,吾们要研究女子到底有何缺陷?

据表面看,女子的知识比男子要低,女子的意志比男子要弱,女子是富于情的,情盛则知意退化,这是心理不及男子的处所。又身体要弱些,加以包脚苦痛,行步艰难;这是女子生理上的缺陷。其实这些都不是根本的缺陷,大概言之女子的心理作用,和男子并不相远。

各国教育,无性的差别,所留成绩,业已证明。至后列两事,体弱乃习之使然;小脚从非古所有,不足为生理上之根本缺陷。求根本缺陷于女子生理,便是唯一的生育问题了。

男女的关系,依现代主张,应以“恋爱”为中心,恋爱以外,不能被支配于“经济”。所以现代的主张是,“经济各自独立,恋爱的儿公共”。

现代以前则不然,都不知有所谓“恋爱神圣"的道理,男女之间,恋爱只算附属,中心关系,还在经济,就是为资本主义所支配。

故在上古之世,食物饶富,摘果赖群,容易饱腹,男女也处在平等地位,经济项,女无所求于男,男无所求于女,男女所求,只在“恋爱”,故女子有时反得以其生理上的强点(男女性的生理,据生理学家说,女子比男子要强)制服男子。后来人口增多,食物不足,生活竞争,不得不注重工作,至此乃真到了女子被征服于男子的死期了。

女子用其体力工作,本不下于男子,然不能在生育期内工作,男子便乘他这个弱点,蹈瑕抵隙,以“服从"为交换条件,而以“食物”噢咻之。这便是女子被压制不能翻身的总原因。

在一面言,人类谁不是女子所生?女子的生育,乃人类所赖以不绝的要素,男子竟忘此绝大恩惠,反因区区经济关系,妄自尸德加以压迫,真所谓恩将仇报了。

在一面言,生育这个事件,是一个极苦痛事件。“产难”两个字,凡是女子,谁都听着惊心,除开在医学发明,使“产难”变为“产易”以外,吾人应表示极大的敬虔和恻悯,岂得反借区区经济小惠,来相压制!本上“理由”,吾人便可谈到“方法”了。

关于使女子自由独立不再受男子压迫的方法,大要可如左列。

(一)女子在身体未长成时候绝对不要结婚。

(二)女子在结婚以前,需预备够足自已生活的知识和技能,以此为最小单位。

(三)女子需自已预备产后的生活费。

上列三条,乃女子个人自立的基本条件。

此外尚有“儿童公育”一个条件,为社会方面应大注意者。

倘在女子方面能做上列三条,在社会方面又有儿童公育的设施,则恋爱中心主义的夫妇关系,便可成立。

这也看我们青年男女诸君的努力呵!

写在最后

由衷期盼世上每一个女儿,都可以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