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群网 > 杂谈 > 正文

​赏花灯的由来

2025-09-11 03:47 来源:踏群网 点击:

赏花灯的由来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赏花灯这一传统习俗犹如一颗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起源与发展,历经数千年的岁月变迁,与诸多历史传说、宗教信仰、民俗活动紧密相连。

起源于远古的火崇拜

花灯的源头可追溯到远古时期人类对火的崇拜。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社会,火不仅为人类带来了光明与温暖,帮助人们抵御野兽侵袭,还在烹饪食物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人类生存的重要保障。随着时间推移,火逐渐被赋予了神秘色彩,人们在特定时节燃起篝火,围绕其歌舞欢庆,以祈求平安与丰收。这些篝火或许就是花灯的雏形,开启了人类赏花灯传统的先河。

与道教、佛教的渊源

道教的 “上元节”

东汉时期,道教教义逐渐形成并广泛传播。道教信奉天官、地官、水官三官大帝,认为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上元节(正月十五)被视为天官赐福的日子,为了庆祝这一重要节日,人们张灯结彩,举行盛大庆典,祈求天官庇佑,降福人间。这一习俗逐渐演变为全民参与的盛大节日,赏花灯成为上元节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

佛教的影响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佛教教义中,灯象征着光明与智慧,能破除黑暗,指引众生走向解脱。据记载,佛祖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神魔是在正月十五这一天,为纪念佛祖神变,佛教徒于正月十五举行燃灯法会。这种燃灯习俗随着佛教的传播逐渐融入民间,与本土的上元节等习俗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了赏花灯的文化内涵。

历史传承与发展

隋唐时期的繁荣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赏花灯的习俗得到了极大发展。尤其是在京城长安,每逢正月十五,皇宫和民间都会举行盛大的灯会。街道上张灯结彩,花灯样式繁多,造型精美,有飞禽走兽、神话人物等各种题材,争奇斗艳。隋炀帝时,还会邀请各国使节一同观赏花灯,展示大国的繁荣昌盛,此时的赏花灯活动已经成为一种盛大的文化交流活动。

宋代的创新与普及

宋代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生活丰富多彩,赏花灯的习俗更加兴盛。不仅花灯的制作工艺越发精湛,出现了如走马灯等新奇品种,而且赏花灯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从城市延伸到乡村。据《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等文献记载,当时的汴京(今河南开封)、临安(今浙江杭州)等地,每逢元宵节,大街小巷灯火辉煌,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观赏花灯,猜灯谜,热闹非凡,形成了全民参与的狂欢氛围。

明清时期的成熟与多样化

明清时期,赏花灯习俗在传承前代的基础上更加成熟,花灯的种类和制作工艺达到了新的高度。除了传统的纸灯、纱灯外,还出现了玻璃灯、料丝灯等。各地根据自身地域文化特色,发展出了独具风格的花灯样式,如苏州的罗灯、福州的桔灯、佛山的柚皮灯等,使得赏花灯这一习俗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同时,赏花灯活动还与戏曲、杂技等其他民俗活动相结合,形成了更为丰富的节日文化景观。

赏花灯这一传统习俗,从远古走来,穿越历史的长河,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是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表达,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交流的重要载体,在今天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在节日里共赏花灯,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