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群网 > 杂谈 > 正文

​也许这是同网上批判不一样的郭沫若

2025-08-28 14:17 来源:踏群网 点击:

也许这是同网上批判不一样的郭沫若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一1978年6月12日),男,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1930年,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代表作品有《郭沫若全集》《中国史稿》《甲骨文字研究》等。

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我个人认为郭老的一生,大义不亏小节有失,是值得我们尊重和怀念的。要知道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他两个儿子自杀(67年前后)。

近几年来网上对他攻击火力输出较高,理由是:挖坟拆墙抛妻儿,献媚作诗颂权贵。无耻文人。

真真了解了这位已逝老人的过往功绩,也许你就有一些新的认识。

1926年7月,随国民革命军北伐,历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副主任。北伐结束后担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

1926年11月,北伐军攻占南昌后,郭沫若被授予中将军衔(我党未来将帅基本上在此时级别都没他高),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并兼任总政治部驻赣办事处主任。

身居高位的他在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蒋在本年4.12发动对我党的残酷镇压,大革命宣告失败,我党面临着极度危险境地。)

建国后,他也曾任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获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1980年2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设立以郭沫若名字命名的“郭沫若奖学金”,该奖学金为新中国第一个奖学金。“郭沫若奖学金”是中国科学院利用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郭沫若院长生前交给院党组的15万元稿费设立的专项奖学金。

1987年,为纪念郭沫若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卓越贡献,经中国文联批准,设立“郭沫若文奖”奖项,特别奖励在中国文艺界做出杰出贡献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