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群网 > 杂谈 > 正文

​鸦片战争的根源真在“鸦片”吗?看看《南京条约》你就知道了

2025-09-18 17:17 来源:踏群网 点击:

鸦片战争的根源真在“鸦片”吗?看看《南京条约》你就知道了

1840年的鸦片战争,堪称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此之前,中国还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然而战争过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改变了历史的进程。那么,这场冠以“鸦片”之名的战争,根源是鸦片吗?如果真的是林则徐禁烟惹恼了英国,那么战争伊始道光帝就已经罢免林则徐,英国为何还要继续进攻?一切要从更早的时候说起。

正当贸易,中国赚了英国的钱

19世纪初,当满清统治者还在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经历着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生产力高速发展的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他们把目光瞄向遥远的东方,要不断拓宽殖民地,开拓海外市场。本以为和中国的贸易,会是一边倒的优势,结果英国结结实实地被上了一课。

当时的中英贸易,财富的天平明显倒向中国。自负的英国人不会想到,他们引以为傲的廉价商品——羊毛、呢绒和布品等货物,在中国根本行不通。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天然抵抗着英国的工业商品。然而,从中国运往英国的生丝、茶叶和瓷器等,却受到了英国乃至整个西方的欢迎。

一边是鲜有人问津,一边却是消费狂潮,大批银两由英国流入中国。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这是新兴的英国资产阶级们所不能容忍的——必须要想个办法扭转局面。经过细心观察,阴险的英国商人发现了无往不利的鸦片。中国人好吸食鸦片,而英国最不缺的就是种植和贩卖,一本万利的鸦片生意,把中国推向历史的深渊。

鸦片横行,清廷决定铁腕禁烟

从1835年开始,英国向中国的鸦片输入量陡增,直接从平均每年的两万多箱增加到三万五千箱,鸦片战争前夕更是达到了惊人的四万箱为了统筹鸦片管理,英国把鸦片走私、贩运全部交由东印度公司。这个曾经的商人组织,逐渐演变成为行政单位,代表英国政府行使对远东地区的霸权,尤其是垄断鸦片贸易,把罪恶的毒手伸向中国。

自从鸦片输入中国以后,给清政府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大量白银由中国流入英国,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吸食鸦片的官员、士绅、兵卒,不仅身心健康受到摧残,而且整个政府和军队也陷入混乱。鸦片已经不是简单的贸易问题,上升到关系清廷存亡的高度。

当时的礼部侍郎黄爵滋,就曾经向道光皇帝进言。“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意识到鸦片的危害,禁烟逐渐成为清廷的共识。上至皇帝,下至官绅,誓要在中国掀起风搅雪。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亲自前往广东禁烟。这位曾经明察秋毫的“林青天”,将要在广东开启一场伟大的斗争。

城下之盟,条约尽显战争目的

身为湖广总督的林则徐,刚刚抵达广州后,就下令所有的外国烟贩交出鸦片,并承诺不再贩卖,“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恩威并施后,林则徐把收缴上来的鸦片,堆积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沸腾的池水,欢呼的人群,虎门销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定象征。

当林则徐禁烟的消息传回英国,愤怒的商人在英国议会上叫嚣着,“要让中国付出代价”。1840年的6月,气势汹汹的英国舰队远洋而来,先是封锁珠江口,之后北上浙江,直逼京津。慌了神的道光帝,立刻罢免了“罪人”林则徐,换上满清贵胄琦善。低三下四的态度没有换来英国的同情,反而变本加厉进占广州,北上侵扰闽浙等地。

尽管战争中涌现出关天培、陈化成这样的爱国将士,也有三元里抗英的义举,但是更多的清军却是不堪一击。当清朝统治者终于与英军坐在谈判桌上,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就连英国进出口货物的缴税,都必须双方协定。逐渐打开的中国市场,才是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

后记

从中英《南京条约》开始,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接踵而至。西方的坚船利炮每每都能凌驾于清廷之上,只要战败就是新的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直到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