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引领的重要性古代名言(思想引领的古语句子)

2023-06-15 20:48 来源:踏群网 点击:

思想引领的重要性古代名言(思想引领的古语句子)

32位古代名人名言让你的思想和格局强大起来

image.png

中国古代名人名言

一 志向·事业

1.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引自《论语。子罕》

2.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 引自《韩非子·喻志》

3.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王充(东汉哲学家) 引自《论衡·别通篇》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三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引自《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引自《岳阳楼记》

6.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张孝祥(南宋词人) 引自《论治体 子· 甲申二月九日》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轲(战国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引自《孟子 ·滕文公下》

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荀况

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清代政治家)

1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引自《郑板桥集》

1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南宋女诗人) 引自《乌江>>

1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引自《礼记。学记》

13.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引自〈说苑〉

14.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

——桓宽 引自《盐铁论。制议》

15.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张载(北宋哲学家) 引自《经学理窟。义理篇》

16.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清代文学家) 引自《红楼梦》第5回

17.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

二 读书·求知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刚。

——孔丘 引自〈礼记·中庸·博学〉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引自《进学解》

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 引自《训学斋规》

4.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朱熹

5.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

——王符(东汉思想家、哲学家) 引自《潜夫论·赞学》

6.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 引自《朱子语类大全》第10卷

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荀况 引自《荀子·劝学篇》

8.境遇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尚众;学问休言我胜于人,胜于我者还多。

——李惺(清代作家) 引自《西沤外集·药言剩稿》

9.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韩愈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唐代诗人) 引自《登鹳雀楼》

1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唐代书画家) 引自《劝学》

12.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白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王国维(清代学者) 引自《人间词话新注》

三 天才·勤奋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引自《老子·道德经》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况 引自《荀子 劝学》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秦汉前儒家经典)

思想引领的重要性古代名言篇二

国学名言名句30则

儒家思想倡导人生要“修身、治国、平天下”,由此可见,我们必修把道德修养放在首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人的立身之基,如何修身?我们必然要向古圣先贤学习。向大家推荐“国学名言名句30则 ”。

思想引领的重要性古代名言(思想引领的古语句子)  第2张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比喻标准,法度。

3、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解读]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廪(lǐn):粮仓。实:充实。

4、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解读]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缪(miù):错误。

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战国·楚·屈原《卜居》

[解读]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解读]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事实证明, 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解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9、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解读]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1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躬自:自己。“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责:责备,要求。

1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解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ì):磨刀石。

13、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

[解读]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

1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解读]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祸。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兮(xī):语气词,相当于“啊”。

倚(yǐ):倚靠。伏:潜伏,隐藏。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解读]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给。

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解读]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这相反。

1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解读]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坦荡荡:心胸开阔,自由自在的样子。戚戚:忧惧不安的样子。

18、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解读]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说法,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19、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礼记·表记》

[解读]君子交朋友平淡如水,小人交朋友像甜酒那样(浓烈甜蜜)。君子之交,彼此没有图名求利、互相利用,所以显得平淡自然,因而能够长久;小人之交,彼此都怀有获利之心、利用之意,所以免不了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甜言蜜语,因而难以持久。接:接触,交往。 醴(lǐ):甜酒。

20、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解读]礼节重在相互往来:有往无来,不符合礼节;有来无往,也不符合礼节。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之间应平等相待,互助互济。尚:重在。

2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解读]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蚀,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动”的重大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脑筋在于开动,人才也需要流动,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腐:腐臭。户枢(shū):门的转轴。蠹(dù):蛀蚀。

22、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解读]骄傲自满必然招致损失,谦虚谨慎就会获得好处。历史上的许多事实证明了这句名言的正确。唐太宗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国家治理得很好,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但到了晚年,骄傲自满起来,在攻打高丽(朝鲜)时惨遭失败。唐玄宗刚登基做皇帝的日子里也算英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取得成绩后就骄傲起来,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从此衰落。

23、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解读]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敏:勤勉,快速。慎:谨慎,慎重。

2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解读]千里遥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从头开始,从小到大逐渐积累的。万事开头难,没有个开头就不会有结果。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做起。

25、锲而含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解读]雕刻了一下,就放弃了,就是腐朽的木头也刻它不断;如果刻个不停,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这个比喻意在说明学习、做事情,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就;浅尝辄止,将会一无所成。锲(qiè)、镂(lòu):雕刻。

2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解读]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 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也要守规则,讲诚信,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2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解读]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够改正,这就是最大的好事啊!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灵公是个暴君。有一次,厨师煮的熊掌不够熟,他就下令把厨师杀掉了。大臣士季进宫劝谏他,话未出口,晋灵公就说:“我知道错了,今后一定改正。”其实,他的话把重点落在前一句,只是想用这个话堵住士季的口,并不是真想改正错误。士季便说:“~,~,~。”士季的话把重点落在一个“改”字,知错必改,坏事也就变成了好事。莫大焉: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2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解读]三个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师长的人。人人都有相对的技能和特长,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

29、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解读]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三:多次。

3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解读] 人可以在忧思祸患中成长,也可以在安逸享乐中灭亡。艰苦的环境能锻炼人,能使人更坚强地生存发展;安乐的生活容易腐蚀人,使人颓废乃至灭亡。

思想引领的重要性古代名言篇三

12个哲人语录,深度认识世界,做时代的思想者!

01

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都是虚无的。人的情况和树相似。愈想长得枝繁叶茂,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处,向深处。我们飞翔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尼采

02

意识与存在是一体的,就像我跟我的存在水乳交融,不分彼此。我们需要面向意识的存在,而不仅仅是意识本身。

——海德格尔

03

善良和德性是一种绝对命令,人应该无条件地服从,遵守。人是自身的立法者,其确立的基础就是善良和德性。

——康德

04

追求和欲望永远不可能填满,人生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我们没能用认真的态度和有价值的灵魂,去精心地构思人生,过好平淡无奇的每一天。

——叔本华

05

人的活动分为劳动、工作与行动,由此分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劳动与工作属于私人领域,行动属于公共领域。政治属于行动并且是公共领域中最重要的一方面,而工作则属于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之间的一个中介。)正是公共领域的公共性,才能在绵绵几百年的时间里,将人类想从时间的自然流逝中保全的任何东西融入其中,并使其熠熠生辉。

——阿伦特

0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人类的社会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扩展,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更广泛的联系和普遍的交往。通过交往理性重建生活世界,使生活世界成为交往行为的背景和信念储存库,是21世纪的后辈们所努力要做的。

——哈贝马斯

07

我并不像人们注视某个事物那样去注视事物,我不会把事物固定在它所在之处。与其说我看见了它,不如说我依据它,或借助它来看。

——梅洛·庞蒂

08

货币(金钱)只是一条通往最终价值的桥梁,而人,永远无法在桥上栖居。人最终能够安然栖居的,是自己的心灵。

——齐美尔

09

哲学的真正社会功能,在于批判现存的东西。……哲学批判现存的东西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人们忘却社会的现有组织所给予人们的那些观念和行为方式。……哲学就是揭露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被迫接受某些孤立观念和概念时遇到的矛盾。

——霍克海默

10

哲学并不许诺什么,但它表达希望,它是科学加诗。上帝死了,人还在,主体性将为开辟自己的道路不断前行。

——李泽厚

11

为什么当代的知识分子觉得社会应该给予他们最高的待遇,而不能如愿时就心怀怨恨?知识分子觉得他们是最有价值的人,也具有最高贵的美德,社会理应根据他们的价值和美德给予相应的待遇。但是资本主义社会不是实行“按照美德或价值分配”的原则。在一个自由社会中,除了个人才能,祖上的传承、运气都能使一个人成功,市场只会青睐那些能捕捉到并满足他人需求的人,至于获利有多少,则取决于需求有多大,竞争的供应者有多少。所以失败了的商人和工人并不会像人文知识分子那样怨恨资本主义。唯有优越感不被社会接受,特殊的权利不被社会承认,才会在知识分子心中产生愤恨。

——诺齐克

12

人的意识屈从于物化结构,这是异化的开始。

——卢卡奇